2022年度“创新杯”磁共振成像技术行业先进科技成果大赛
致各磁共振成像技术行业同行:
为响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战略精神,以科技之能,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开启新征程,北京中科胜创国际科技发展中心将于2022年10月5日举办2022年度“创新杯”磁共振成像技术行业先进科技成果大赛,届时将邀请相关领域的平台专家智库高尖人才、诺奖得主、院士专家或在领域内有杰出成就的优秀软著或专利发明人。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主办方
主题:借助磁共振成像技术,助力疾病早期诊断
主办方:中国医院协会、中科胜创国际科技发展中心
二、奖项设立
入围纪念奖(230名):获奖证书;
一等奖(2名):奖金+获奖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获奖证书;
三等奖(8名):奖金+获奖证书;
三、参赛要求
为确保大赛公正、公平,请认真阅读并严格遵照下列要求制作参赛作品,否则将因资料不全或超过报送期限等原因被取消参赛资格。
(一)参赛资格
本届大赛参赛成果须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协会(联合会、医疗行业协会),磁共振成像技术行业协会,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有关磁共振成像技术企业,以及我会有关分支机构推荐。
(二)报送作品要求
大奖赛采用网评与会评方式,具体提交材料如下:
1.网评阶段:
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参赛作品的Word文档电子版、PPT演示文件、仿真视频等压缩文件发到组委会电子邮箱,其中须详尽说明作品设计的目的、意义,理念及技术、结构特点、创新点等,用以作为专家评审参考。压缩文件名请按照“单位名称-参赛者姓名”的格式(如团队参赛则文件名为“单位名称-团队第一位参赛者姓名”),PPT演示文件页数请控制在3-5页。
2.会评阶段:
参赛作品应是参赛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模仿。如果出现相关知识产权纠纷,取消参赛资格,后果一律由参赛者自负。
四、参赛须知
(一)获奖作品的知识产权和所有权归参赛者及参赛单位所有,主赞助单位有优先有偿使用权。
(二)所有参赛者所填写的资料(包含个人信息)必须真实有效,如发现不实者,取消其参赛资格。
(三)大赛主办方、承办方均有权宣传、展示所有参赛作品,无需支付任何版权费。
五、大赛时间安排
(一)大赛报名截止日期为2022年10月10日,参赛作品征集截稿时间为2022年11月10日;
(二)大赛作品专家评审会日期:2022年11月15日-12月17日;
(三)大赛颁奖日期:2022年12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六、大赛委员会及专家组成员
大赛组委会由主办方安排人员组建,邀请磁共振成像领域的技术研发专家,以及在磁共振成像技术行业拥有多年资历的资深学者/教授/医师组成。
七、 评选机制
1. 评分规定
(一)成果设计范围分为以下三大类十五个专项
临床诊断类:分为头部磁共振成像、脊柱磁共振成像和腹部磁共振成像等;
医学研究类:分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神经网络成像、白质纤维束成像;
临床辅助类:分为引导手术和介入治疗、定量化测量、神经外科规划、分子成像等。
(二) 本次比赛评分总分为 100 分,其中创意部分 30 分,应用价值 30 分,发展趋势40分。评委在评分时,必须按照评分细则标准打分,每单项打分不得超过单项最高分,为便于评分,评委打分须为 0.5 分的整倍数,如“0.5、2、5”,而不得给出如“0.7、1.85”这样的打分。
(三)大赛组委会名单
l 韩文宾: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l 程东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磁共振科主任、医学影像中心主任;
l 吴雯: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长聘教授,磁共振成像技术专家;
l 冯琳琳: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l 刘月:中华医学会放射分会磁共振专业委员会成员;
l 杜凤平: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影像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
八、主办方联系方式
联系人:林宝俊 Alex
微信:13492351206(手微同号)
邮箱:Alex.Lam@jrbcr.com
2022年10月5日
中科胜创国际科技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