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锶体验亮相《世界制造业大会》,解读汽车行业品牌体验增长机遇

2022-09-27 10:36   来源: 环球新闻网

  9月21日下午,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让世界了解中国汽车"大会暨AutoVison China未来车科技颁奖典礼在合肥滨湖会展中心举行。

  本次大会旨在为汽车行业品牌搭建国内外互动交流的平台,对于促进安徽省乃至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上,专家学者与车企代表围绕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环境与数据技术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认为中国汽车行业已行至"从大到强"的关键路口,中国汽车品牌要提高认知度、认可度,还需在国际营销方面持续发力。

  新锶体验创始人谭北平在大会上演讲

  新锶体验作为国内先进的企业数字化营销推动者,受邀参与本次大会,新锶体验创始人、秒针营销科学院院长谭北平在会议上做了《提升汽车品牌核心竞争力,从全面体验塑造开始》的相关演讲,剖析了当下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就车企如何通过提升品牌体验,推动企业增长做了深刻解读。

  1、新锐汽车品牌为何迅猛崛起?

  新锶体验是国内专注研究品牌体验增长的新工具,旨在用数据推动营销,并按行业拆解中国品牌的营销该如何做,汽车行业就是新锶体验研究的重要行业之一。

  新锶体验通过大量的品牌研究发现,国内很多新锐汽车品牌在崛起,过去几年是新锐品牌爆发的新纪元。在国内没有浓厚汽车文化的背景下,为何新能源汽车却发展的如此之快?谭北平院长在会议上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不只是技术、能源,更是全面体验的升级。

  汽车的升级之路

  新能源车能成如今的发展态势,首先在新能源等技术上是全面的革新,但同时,这些新类型汽车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包括驾驶体验、品牌体验等等。

  2、中国体验革新时代,车企品牌如何抓住新机遇?

  目前,中国处在一个体验革新的时代,汽车品牌想要长效增长,势必要抓住这个机遇。

  通过多方研究发现,在中国市场上消费者更乐意接受新的体验,例如元宇宙等。我们有一群最能接受创新的消费者,也有一群愿意尝新的营销者,这让新能源等新型汽车不断崛起。可以说,是营销创新开启了汽车品牌的新体验之旅。

  体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永远是向上的,永远是新的体验代替旧的体验。当你爱上一种新的感受、喜欢上一种新的口味时,就一定会放弃旧的。因而中国汽车品牌,必须要抓住消费者的体验革新历程,用新的体验抢占用户心智。就像中国手机市场一样,当国内品牌掌握了营销体验方法后,中国手机品牌才开始掌握市场、所向披靡。

  从凯度发布的关于品牌驱动力因素数据也可以看出,在中国市场上,体验在推动品牌价值增长因素中排名第二。也就是说,相比全球市场,在中国市场上"感受很好"对品牌增长有较大的驱动力。

  同时,新锶体验通过对汽车行业的研究发现,超出品牌体验平均得分的品牌,销量增长都有提升,而低于平均得分的品牌类型销量都在下降。这也论证了,体验对汽车品牌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力。

  3、汽车品牌该如何提升品牌体验?

  品牌体验是消费者在与品牌接触过程中,受到品牌所呈现内容、沟通方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产生的在认知、情感、行为等一系列的反馈。它是很复杂的,可以说消费者随时在决策,每一个与品牌的接触瞬间,都对消费者产生影响。新锶体验在研究1000+品牌的基础上,总结出量化品牌体验的4大标准,即覆盖能力、互动能力、宠粉能力、转化能力。

  在对众多品牌的持续追踪后,新锶体验发布了汽车品牌体验报告,在该体验榜中,上汽大众、小鹏、奥迪位列前三,从品牌体验的4大标准来看,他们都各有优势。

  例如榜首的上汽大众,覆盖能力、宠粉能力、转化能力都勇夺第一,主流渠道覆盖率达到93%,而小鹏则在宠粉能力上排名第一,奥迪则胜在优质内容营销上。

  报告也对汽车行业在各大渠道营销方式做了解读,不同品牌在不同渠道上的布局方式,各大品牌的优势渠道在哪里等做了对比分析,这警醒品牌在渠道上对比行业有哪些可优化的地方。

  新锶体验提出,车企要想提升品牌体验,需要循环落实行业扫描-体验设计-实施落地-持续优化4个步骤。

  品牌可通过对体验的持续追踪,定位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相关体验环节,与消费者进行深度对话,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效增长,这是每个汽车品牌甚至每个品牌都可复制的增长方式。

  新锶体验在本次会议传递了体验推动企业增长的方法论,是期待中国汽车品牌能够通过体验工具来更好的服务消费者,让体验成为中国车企品牌的助力,更快的抢占市场走向全球。


责任编辑:赵硕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环球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