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产业办专业 杭四技校办好办活中职教育
《民办教育法》规定,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民办职业教育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培育产业技能人才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杭四技校转变传统发展思路,开启"围绕产业办专业,建强专业促产业",努力探索中职教育新模式。
近日,杭州市第四机械技工学校的同学迎来了新学期工学交替项目的开启。此次杭四技校的工学交替项目联合多家企业,主要针对机械类专业开设,项目将通过为期两周时间的班前训练、岗位训练、理论学习等专业实训,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技能经验。
杭四技打造人才培育新高地的目标是把在校学生培育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此目标的推动下,学校与企业共同梳理了职业能力标准清单。学校则对照该清单,结合产业需求,制定相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相关课程。但如何让学生在毕业之前能够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工学交替合作项目的施行给出了答案。
自2020年起,杭四技校先后开设了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电子商务等时下技术人才紧缺的专业,形成了专业的多样化发展,目标培养一批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技能精英。同时,针对学生技能培养、升学提升需求,将电子商务等热门专业与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达成了联合培养计划,从而更有效地畅通了升学、就业渠道。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需要的是技能与素养,这在教室里是学不会的,这就需要让我们的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到企业、到工厂、到车间进行实践。"校长应国红表示。在学校和企业双场所进行"工学交替"项目对于学生技能、岗位认知提升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学校里,学生跟着专业老师学理论、打基础;在企业端,则跟着自己的师傅学操作、练技能。这样的"双导师"模式,让学生在企业里完成了课程学习,从而实现"认岗、跟岗、就业"一体化的培养路径。
目前,杭四技校工学交替项目已实现了专业全覆盖,而校园专业学习与产业、企业的无缝精准对接,也让杭四技校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不断彰显,成为了相关产业的技能人才库,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多方共赢。